近年来,宁波市深入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在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构筑美好数字生活等方面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案例,集中反映了我市数字社会建设的实践和成效。
推广“浙农码”数智赋能“一码当先”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近年来,象山县为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通过构建“象山三农云平台”,大力推广应用“浙农码”,开启农业数字化发展之路。
一是优化功能集成,实现“码上查”。整合农产品全链条信息,建立“数字档案”,实现产品信息“全程查”;归集惠农政策,构建“三农政策”直通车,做到惠农政策“一键查”;聚合农事服务信息,设立“网上服务超市”,达成农事服务“码上查”。
图1 象农服务手机端页面
二是强化推广应用,实现“码上用”。将“浙农码”纳入培训课程,对接媒体宣传,引导主体“主动用”;开发线上便捷服务,降低用码成本,优化服务“便捷用”;强化品质监管,设置评分考核制度,规范主体“规范用”。
三是深化赋能行动,实现“码上富”。推行“一苗一码”等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户富”;开发“象农电子名片”,宣传企业品牌,推动“企业富”;打造“象农宣传窗口”,展示乡村风貌,带动“集体富”。
图2 象山柑橘产业一张图
截至目前,全县“浙农码”赋码283.9万个,用码1946.9万次,赋码量与用码量居宁波第一、全省第二,入选全省“浙农码”赋能区域公用品牌试点县,柑橘产业大脑列入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成果案例;“浙农码”已覆盖象山农林牧渔等4大类12个特色产业,直接惠农1万人次,提供病虫害识别、品牌授权、入会申请、线上缴费等8大类24项服务;全县355个行政村均已完成村社名片设计,累计阅读量7.2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15%,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400万元。
(案例单位:象山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