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数据价值 宁波共绘数字中国市域样板新蓝图
来源:宁波日报
宁波城市数据空间启动。
砥砺深耕、厚积薄发,以数据为动力的宁波,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球微笑城市百强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百强成果》显示,宁波位居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第6位。
去年,宁波数智健康服务体系入选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气象大数据融合助力港口管理能力提升”“串联全域动态感知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3个场景入选国家部委典型案例。
连续三年获评全国重点城市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卓越级”,列入国家数据局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
在统筹推进数字宁波、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宁波不断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夯实数据基础设施、汇聚融通数据资源、数字化赋能市域智治,锚定数字中国市域样板,加速前行。
铁路宁波站前,运营商正在测量相关数据。
用“数”说话 夯实数据应用软实力
一座座数据中心拔地而起,一台台服务器日夜不息,一块块GPU全力运转……
在机器的嗡鸣声中,数据流如同电流般在终端与“云端”间穿梭,它们是信息时代的血液,滋养着数字化的每一个细胞。
然而,数据流通仍然面临着效率低、成本高、安全可控性较差的痛点。数据持有者不敢供、数据需求者找不到、数据服务方不匹配等问题,制约了数据产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激活更多的数据细胞,去年12月29日,宁波启动城市数据空间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启动该空间的副省级城市。这将解决数据可控、可信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数据应用的创新与数据价值的释放。
不光是城市数据空间,勇立潮头的宁波历来重视数据新基建的建设。
去年12月3日,工信部公布2024年度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总结评估情况。评估结果显示,16个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在流量提升、连接规模、应用创新、网络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取得突破。
其中,宁波每万人拥有5G基站36.48个,5G物联网终端接入数量10.99万个。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达66.38%,在16个城市中居第二位,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宁波的5G网络信号已实现市区、县城、乡镇连续覆盖,产业园、港口、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全覆盖,建制村通达率100%;全市已部署窄带物联网基站超6500个,基本实现区域NB-Iot网络全覆盖。
推动公共数据直达基层,我市已累计归集801亿条数据;开展省首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围绕港航物流、医疗健康、金融保险等领域,推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产值的数据产品和服务,目前已授权上线8个应用场景,谋划推进12个授权场景。
为构建韧性数字生态,宁波在强化数字基础底座支撑赋能、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方面下足了功夫。
去年5月,在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开幕式上,宁波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开通运行。随着宁波直联点的开通及设备的增加,浙江省互联带宽已从2.9T增至5.9T,跃居全国第二,宁波市平均网间时延从15毫秒降到3毫秒以下,丢包率趋于零。
“直联点建设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降低跨区域的流量绕转,提高网络连接速度和质量。”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宁波设立直联点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网络可直接在宁波实现互联互通,不必再通过杭州的直联点进行中转。普通市民将告别网络卡顿。
与此同时,宁波直联点将加强与国家枢纽节点的衔接,开展算力与算法、数据、应用资源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其所产生的聚集辐射作用,也将为新技术、新应用及各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利条件、创造良好环境。
在提升基础网络服务能力的同时,宁波积极抢占数据产业发展的新风口,大力发展智能算力,让数据发挥经济要素的真正价值。
走进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这里刚刚完成数据中心的扩容。数百台专业服务器如同智能大脑般开始运转,它们释放的惊人算力资源相当于20多万台高性能个人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这些强大的算力,将聚焦港口、制造、气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为各类复杂任务提供推理、训练、调优及大规模高性能运算的坚实支撑。
近年来,宁波加快建设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除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和宁波联通智算中心外,宁波移动浙东园区的通用算力规模已超44万核vCPU,拥有智算算力55P;宁波联通智算中心项目一期规划建设算力规模1000P,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宁波电信正围绕算力中心布局,建设大容量、多通道、低时延的高速算力网络,提供算力一点接入、全网通达。
如今,已形成“高速网络+智算算力”基础支撑体系的宁波,信息底座更加坚实,数字技术赋能效应有望不断放大,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扎实的新基建,也让宁波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上一路驰骋。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球微笑城市百强暨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百强成果》显示,宁波位居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第6位。
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以“数”赋能 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质疑数据资产的潜力,但它的迸发速度,比预想的要快许多。
日前,心理行业应用大模型——“洞见人和”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高达3.65亿元,引发业内广泛关注。“破纪录”“中国最大笔数据资产估值”等报道,将数据资产入表热潮推至小高峰。
数据资产的热潮肉眼可见。
近年来,宁波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通过构建“1+N”制度体系,创新“平台+机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打造融合应用体系,构建产业协同体系,不断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目的就是尽早激活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据的无限潜能。
如何激活更多的数据要素价值?宁波正利用各类数据要素比赛,挖掘一批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的好技术、好方案,让更多数据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
去年10月,我市的“气象护航,助力世界一流强港提质增效”项目及“万‘眼’合一,助力虚拟现实新交互”项目,分别拿下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与技术创新奖。
“以此次入选的两个宁波案例为例,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典型代表。”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宁波舟山港地理位置特殊,受大风、海雾、强对流等天气影响显著,全年因天气原因造成的停工时长为800小时至1000小时,亟需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保障。
在宁波市气象局的推动下,“气象护航,助力世界一流强港提质增效”项目通过将港口、气象、海洋、海事等部门的数据归集应用,实现了气象监测、港口地理信息、港口实时视频、船体基础信息、船舶运行信息、海事管制信息、潮汐潮流预报、海洋模式预报等多源数据融合。
针对最难“对付”的大风、低能见度和强对流天气,市气象局通过构建跨行业算法,研发港口大风、低能见度、强对流天气三项专业预警产品,实现了港区风力精细化预报。
同时,市气象局建立的三个应用系统——港口全息化气象预警与决策系统、海事气象快报移动服务系统、临港危化企业雷电靶向预警系统,实现了灾害性天气全覆盖式服务,以及分钟级气象监测报警、信息主动推送和数据实时查询,为港口、海事、临港企业等提供快速、精细、智能靶向的雷电防灾减灾服务。
要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关键要构建产业协同体系。
去年9月,宁波启动“数创港”共建,它将成为宁波为推动数智产业创新发展而打造的一个综合性、协同性的创新平台和发展区域。
下一步,宁波将通过引导各区(县、市)立足现有特色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聚焦数智未来产业发展新路径,围绕数据资源汇聚、技术创新、数据产品研发、AI大模型应用牵引等方向,大力推进以数据要素为主要特色的园区建设,构建“数创港”数据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数智产业创新发展“新枢纽”。
在“数创港”启动的同时,宁波数商联盟的成立,将为我市培育数据产业主题、打造数据产业生态贡献强劲实力。
在去年9月举行的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首批优质浙江数商公布,宁波共有10家企业入选。
其中,数字宁波科技有限公司获评领军型数商,国研软件、捷创股份、和利时卡优倍、智昌科技、数益工联、美象科技、云聚智铱、宝略科技、宁波航运交易所获评成长型数商。一批优质数商已成为宁波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先锋军”。
宁波舟山港。
“数”里行间 见证市域整体智治新变化
如今的宁波,数字化转型的点滴成果,正有序、有效地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商业新模式带来的不仅是新奇,更是便捷。
保险理赔不再需要经过报案、提交材料、调查审核等一系列程序,数据的归集、开放与应用,让你“无感智办”;通过打破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的数据壁垒,个人、小微企业开启纯数据授信新模式……
近年来,依托数据的归集、开放、共享与应用,宁波已涌现“甬易保”“甬易贷”“健康宁波”“崇军在线”“甬有优学”“数智人社”“甬易养”等一批新应用,它们正借助数据提供高频的便民服务,不断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更重要的是,宁波以“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打造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为企、为民服务新生态。
“没想到现在的平台服务这么周到。”说这话的是宁波天一华邦粉末有限公司的财务主管金伟芬,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展,他们有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打算。但企业缺乏相关经验,不知从何下手。看到宁波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政策服务里有“高新技术企业评分”的功能,就试了试,没想到平台立马给了她一份详细的诊断报告,明明白白地让他们知道能不能报,短板在哪里,他们还预约参加了线下诊断会。企业接受了专家现场辅导,最后被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金伟芬口中的宁波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是我市贯通200余个涉企服务平台,融合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等增值内容后统一打造的企业服务平台,他们能为企业精准提供个性化衍生服务,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
目前,平台已提供项目、政策、金融、人才、知识产权等十大服务板块、239个增值服务事项,集成了60个涉企服务平台和220项服务资源,已上线“企呼我应”、“政策计算器”、高新企业评分、企服集市等16项重点功能。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无数个平台、应用的落地,成为宁波加快打造“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掌上治理之市”的生动注脚。
数据显示,一套“组合拳”下,我市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已达92%,“甬易办”平台已上线政策7200余项,兑付资金552亿元,惠及企业(个人)165.6万家。
根据工信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测评,宁波市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获评“卓越级”。
在新华数字政府研究中心公布的第二届全国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评选中,市数据局报送的《创新首席数据官制度 助力数字化监管新变革》成功入选,系政策引领类全国唯一入选案例。目前,宁波的市直单位、市属国企、基础电信企业共有首席数据官和数据专员258名。
“数据价值只有置于应用场景中才能被充分挖掘。加快数据开发利用,必须推动数据要素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创造多样化的价值增量。”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宁波将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加快数据制度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产业协同发展,聚焦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建设,统筹推进数字宁波、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争取入选国家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创新试点城市。
以“数”为媒,宁波正加速擘画数字中国市域样板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