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市深入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在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构筑美好数字生活等方面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案例,集中反映了我市数字社会建设的实践和成效。
探索“空间+治理”,“浙址通享”(数字门牌)应用助力打造数字城市新样板
奉化区以城市数字化转型为牵引,以浙江省民政厅“数字门牌”和宁波市“通治码”双试点为契机,聚焦地名地址标准缺失、社会治理要素分散、数据共享效率不高等改革需求,开发上线“浙址通享”(数字门牌)应用,逐步完善开放、共享、智治的数据流和应用圈,助力打造数字城市新样板。
一是治理地址乱象,夯实数据底座。聚焦地名地址多源异构、交叉管理、混乱使用等问题,出台《宁波市奉化区地名地址数据服务工作规范》、《宁波市奉化区地址编制办法》,建立以标准地址为基础的应用管理机制,不断实现地址唯一化、精细化、规范化。目前,已归集38个部门19亿条数据,完成2135万条地址数据清洗比对,梳理核对标准地名地址37.8万条,地名地址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实现在线速办。
图1 数字门牌地名地址驾驶舱
二是破解万码难题,规范应用端口。以“群众办事一码进入、政府治理一端集成”为工作目标,逐步打通政府端、企业端、群众端数据,推动“万码奔腾”向“多码合一”转变。目前,全区数字门牌安装量达37.8万块,公安出租码、市监众安码等8个部门的7个平台二维码已完成整合,住建租房备案系统、评价市场、企业信用承诺、“家门口”等11个应用已接入“浙址通享”入口,“一码治理”“一码享服”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拓展应用场景,实现多跨协同。打通横跨15个部门、纵跨6大层级、辐射12个镇街地名地址相关业务流和数据流,探索开发“空间+治理”应用场景,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实现“数字”到“数智”,再到“数治”,助力奉化打造数字城市示范样板。
(案例单位:奉化区数据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