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动态 >通知公告

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时间:2025-01-03 08:34
来源:宁波市数据局

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浙江分赛宁波站决赛圆满落幕,各获奖案例通过深入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效应,赋能千行百业发展。

十一、文旅驿站——基于国家平台和央地合作模式的文旅数据全闭环运营方案

选送单位:镇海区数据服务中心

获得奖项:浙江分赛文化旅游赛道一等奖、浙江分赛宁波站三等奖

案例背景:

镇海数投联合中数创图创新以文旅驿站为核心的文旅数据资产化全闭环运营体系,实现从文物实体生产成文化数据资产、再进行商业运营变现的闭环模式。

11-1.jpg

解决方案:

镇海数投运用标准化高精数据采集技术,充分开发镇海区52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52处/件/套各级文物、文保点、地下遗址的数据价值,实现文化数据全闭环场景运营,构建新型文化产品生产体系和平台生态圈运营体系,提升集团内宁波植物园、镇海大剧院、江南第一学堂、邵逸夫旧居、郑氏十七房、科技文创中心(博物馆、美术馆)等文旅场馆的数字化服务水平。

11-2.jpg

创新点:

技术创新方面,建立“数据采集-确权交易-消费运营”全链条全闭环体系,将“文化数据”实现“消费变现”。基于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快速为客户提供从文化资源到数据产品的一整套文旅数据资产运营解决方案。

模式创新方面,通过央地文旅国企合作,落地国家级文化大数据采集基地,建立开放共享、全链条、全闭环的运营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在软硬件产品、数据服务、运营服务等三个方面形成稳定现金流和可观利润,变“单一封闭”为“平台生态圈”,链接国家平台和各类市场资源,支持各类文旅企业机构入驻与合作,盘活镇海数谷产业空间资源,培育文旅大数据企业和人才,打造文旅大数据“资源采集-数据治理-集成开发-资产交易-应用场景”产业链,抢占长三角文化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应用成效:

经济效益方面,借助国家文化大数据平台,把沉睡的文化资源以数据产品形式开拓出一条可持续运营的模式,进入运营成熟期后,以区县为单位,公司预计每年增加收入将超过3000万元。

社会效益方面,高质量的文化数据产品以文旅驿站的形式落地宁波的人流热门区域,辅以各类新型文创产品,提高宁波文化旅游体验,宣传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文化数据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运营过程也能孵化一大批文化数据类生态企业,为当地文化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进一步数字化转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行业典范。

十二、万“眼”合一,助力虚拟现实新交互

选送单位:镇海区数据服务中心

获得奖项:全国总决赛科技创新赛道技术创新奖、浙江分赛科技创新赛道二等奖、浙江分赛宁波站三等奖

案例背景:

眼动追踪技术作为数字空间面向用户感官界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已在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市场研究、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但目前仍面临眼动追踪算法AI训练数据集获取难度大、成本高的关键共性问题。真人数据集难以涵盖所有角度和多变环境,且无法获得标注视线数据真值,传统数据采集方式难以快速响应新需求,限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且耗时费力。因此,行业内迫切需要更高精度、更全面的数据集来支持眼动追踪技术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需求。

解决方案:

甬江实验室利用温医大提供的人眼脱敏数据、公开数据库、真人采集眼图等数据资源,运用多维数据融合、数字孪生、AI模型、PCCR自动标注等关键使能技术,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研究平台,实现从数据收集到分析应用的闭环生态系统,形成独特的“数据驱动+用户共创”研究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

通过构建“数据集成-智能分析-应用创新”全方位协同研究体系,我们的项目彻底革新传统依赖人工采集与标注的数据处理方式,实现自动生成所需数据集的目标,大幅提升研究效率,同时显著降低分析成本与错误率,加速行业标准的统一与提升,为整个行业树立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

12.jpg

创新点:

技术创新方面,通过构建“数据集成-智能分析-应用创新”全方位协同研究体系,将数据采集搬到“虚拟世界”中,利用多维数据的高价值信息提取、AI算法以及模型集成,大大缩短数据采集周期,降低研究成本,按需求给出定制化的眼动追踪解决方案。

模式创新方面,建立开放的数据共享平台与用户反馈机制。数据能够在云端进行大规模存储与模型处理,同时在终端实现精准反馈与交互,形成一种双向互动、共同创新的研究生态。这种模式不仅加速研究成果的产出与应用,还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与用户满意度。

应用成效:

经济效益方面,甬江实验室通过虚拟数据集生成模式,实现大幅度的成本降低,数据采集成本降低80%以上,人力投入降低75%以上。通过建立自动化标注算法体系,减少大量的试错,极大地提高标注效率,单位时间内数据标注量增加250倍。

社会效益方面,构建开放合作的科研生态,通过深入研究人眼结构与功能,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进步,实现眼动追踪解决方案全球化供应。目前企业产品已服务算法研发、整机组装、医疗健康和芯片设计等多个行业,近20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