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热线—清廉机关·你我同行》2022年第2期:扬起“大数据”风帆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数智”力量
来源:市大数据局
点击播放视频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由数据引发的社会革命,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并且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驱动力。那么,在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宁波的大数据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怎么样了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戴云,应用推进处处长陈宏晓,智慧城市建设处负责人郑从卓做客到《清廉机关 你我同行》栏目中,围绕着《扬起“大数据”风帆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数智”力量》同各位展开讨论。
节目概要
【聚焦热点】
【主持人蒋博】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已经扩展到政务、民生、实体经济等各个领域,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大数据部门也应运而生,请戴局给我们介绍下宁波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的主要工作。
【戴云】宁波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成立于2019年1月,主要承担全市大数据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牵头协调和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去年以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建设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公共数据平台(城市大脑)、数据资源、省级试点、“前端”“门户”、理论制度等重点工作,编制出台《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和《宁波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为宁波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大数据力量。
【主持人蒋博】目前,我省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那么在这场改革当中,我们宁波大数据局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戴云】2021年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我省召开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数字化改革工作,提出加快构建“152”工作体系。2021年3月,我们上线运营了宁波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城市大脑)。首先,集成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公共数字基础设施,各地各部门通过申请就能使用计算、存储等资源。其次,我们开展公共数据治理,建设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库以及一体化数据资源系统。再次,我们依托平台建设数字驾驶舱,构建了“党政甬领、政府甬效、经济甬强、民生甬惠、法治甬先、数字甬智”等六大集成应用板块,实现“一屏通览”集中展示。各地各部门基于平台,建设各类应用,形成了更多便企惠民的应用。
【主持人蒋博】您刚才说到宁波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城市大脑)。那城市大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戴云】城市大脑,就是将各类城市数据归集连接、互联互通,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整合,对城市进行全域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从而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城市大脑发挥作用基石是数据、算法和算力。城市大脑基于城市所产生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
【民情直播间】
【主持人蒋博】近期,新冠疫情反复,周边也有本土疫情发生,大家对此比较关注,那么在疫情防控方面,市大数据局开展了哪些工作?
【戴云】疫情防控工作是我局重点支撑的工作,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基于城市大脑的数据资源为疫情决策提供数据赋能。二是为精密智控提供数据赋能。三是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同时,还和市卫健委一起,推出“医院通行”应用,将健康码、行程码两码合一,解决了老百姓在出入医院时需要出示两次码的问题。
【主持人蒋博】2010年,宁波以上海世博会首个主题论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成功举办为契机,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系统部署建设智慧城市,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目前,我们市大数据局是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牵头推进部门,请简单介绍一下智慧城市建设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
【郑从卓】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包括国内和国际的奖项。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另外,在《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宁波“交通健康指数”位列全国前十,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最高,据分析,通过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重点路口的早晚高峰平均拥堵下降了近10%,平均等待红灯次数2.5次降到1.8次。还有,我们只要上智慧教育APP,就可以获得专业的讲解和授课,2020年疫情初期,为全市87万中小学生提供公益在线教育服务,实现了停课不停学,是广大学生的好伙伴。另外,我们的智慧交通、智慧人社等很多智慧应用都给老百姓带来智慧便利。
【主持人蒋博】宁波是一座开放的城市,许多“新宁波人”来到这里,打拼奋斗,那么他们可以从我们的政务服务中,享受到哪些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红利呢?
【郑从卓】人们来到一座新的城市,往往会有一种陌生感,办事会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这个问题一旦解决不好,会让年轻人无法融入这座城市,久而久之就存在了交流上的隔阂。
我们就是着眼于这个城市服务中的痛点,联合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在“浙里办”APP和浙江政务服务网上推出宁波市“浙里新市民”服务。“新宁波人”还能在这里享受到教育、住房、工会、卫生等多方面的社会公共服务。
今年4月份开始,奉化、宁海、象山三地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将使用新版的“新市民”积分指标体系。届时,三地的“新市民”可登录“浙里新市民”系统申请积分用于子女入学,其余区(县、市)积分入学工作安排请参照各地区流管办相关政策。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就业、租房、金融、素质提升等重点领域深化服务,为“新市民”群体提供更多更精准的优质公共服务。
【主持人蒋博】现在老百姓很多办事服务都实现了网上办、掌上办,国家还在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工作,老百姓办事越来越方便,那么都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在网上或者掌上就能办得呢?
【陈宏晓】从“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到数字化改革,我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持续提升网上办事便利化程度。同时,在全省统筹部署下,我们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跨省通办”。
【主持人蒋博】听说宁波开发建设了“甬易办”(谐音容易办)平台,很多企业和老百姓的政策兑付都通过该平台发放,可以实现补贴“一键直达”个人账户,您能介绍下这个平台情况吗?
【戴云】这个事情,还要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讲起,当时,我们宁波的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惠企惠民政策,但不少企业和个人不了解政策详情,或者干脆嫌麻烦就不申报了。这样一来呢,我们大量的政策举措实施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启动建设“甬易办”平台。
在改革举措上,“甬易办”的建设有几个亮点:一是制度先行,机制体制保障。二是建立统一平台,实现数据、应用多效集成。三是大数据赋能政务,实现服务主动推送上门。
如今,通过大数据,返甬员工只需“无感享受补贴,坐等资金发放”,这正是“容易办”的意义、更体现了数字化改革的成效。
【主持人蒋博】过去办事,经常需要下载部门独立的APP,有的时候当一件事情涉及多个部门,就需要下载多个APP。市大数据局有什么好的举措解决群众使用政务服务“多头进”的问题,您能给我们介绍下吗?
【陈宏晓】为了解决政务服务“多头进”的问题,浙江省把全省政务服务都整合集成到“浙里办”APP,也就是通过“浙里办”一个APP可以找到全省所有政务服务内容。宁波也在“浙里办”建设了宁波频道,将宁波本地的政务服务、城市生活、社区治理等各方面应用都汇聚在“浙里办”这一个平台上,实现“一端集成”。
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有:第一,我们加强了“浙里办”宁波频道服务整合力度。第二,基于养老、就医、住房和教育等民众高度关注的领域,我们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甬易养”、“甬易医”、“甬易居”、“甬易学”等宁波本地生活场景的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我们结合群众实际生活需求,推出一批特色服务专区。
【听众来电1】刚才在听你们的节目哟,我们也发现这大数据挺好的,你们说的“掌上办”、网上办,对年轻人来说,确实是方便多了,但是对于我们年龄大一些的老年人来说还是有很多不方便的,本身我们玩手机就不擅长,要是以后咱们办事儿都得在手机上办了,我们老年人可咋办啊?大数据局推出了哪些措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呢?
【陈宏晓】感谢这位听众的来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也正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是“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为了让老年人看得清、看得懂,去年我们对浙江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和“浙里办”宁波频道开展了一系列适老化改造。
一是推出了“浙里办”宁波频道长辈版,让老年人易操作。二是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甬易养”老年专区,将一些较为常用的养老和与适老化应用,囊括到一个场景专区中。三是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提供无障碍阅读和老年模式,有效解决老年人、盲人、听力障碍等弱势群体在浏览资讯、网上办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数字社会。
【听众来电2】我一直在听你们的节目,有个问题我想咨询下,我有个亲戚没去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但他的健康码却变黄码了,请问有什么渠道可以反应和解决这个问题?
【陈宏晓】目前健康码提供三种申诉渠道,一是进入支付宝健康码,点击页面下方“申诉入口”功能进行线上申诉;二是拨打0574-12345热线电话申诉;三是联系自己所属社区的疫情防控部门进行申诉。但不管通过哪个渠道申诉,首先要明确本人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未与新冠确诊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有接触史,本人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发热,提交健康申请时未填写错误信息等情况。相关人员收到申诉后,会审核相关情况,必要时会要求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码。
【92深一度】
【主持人蒋博】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我们大数据局的工作,可以说大数据已经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问戴局,我们在工作中还有哪些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戴云】虽然我们在大数据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比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我们还需进一步提升群众在互联网上的办事便利度和体验感、进一步提升一体化智能化平台(城市大脑)的智能化水平等等。今年,可以说是大事多、喜事多、要事多,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都陆续召开, 下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快推进平台和大脑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努力为城市赋能赋智;二是增强数据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数据资源高质量供给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三是完善“浙里办”宁波频道等应用,积极推出高频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体验感;四是加强疫情防控精密智控,迭代完善疫情防控精密智控平台建设,推进平台的融合贯通,努力为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好保驾护航。五是全力做好“亚运在线”宁波工作任务。六是推进网络数据安全建设。
【主持人蒋博】刚刚戴局讲到了我们大数据局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的确令人鼓舞,但是我们要实现上述的目标和任务,是离不开自身强大的队伍的,那么下一步我们在“三创机关”方面会有哪些动作,增强我们队伍的战斗力呢?
【戴云】下步,我们将围绕“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着力锻造政治思想过硬、纪律作风过硬、能力素质过硬的大数据铁军队伍。一是要加强党建引领,打造绝对忠诚的政治机关。二是加强数字赋能,打造智慧高效的数字机关。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打造干净干事的清廉机关。
【主持人蒋博】下面我们连线本台特约评论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根浪就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发展等话题作点评。
【陈根浪】下面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发展谈一下我的看法:
近年来,宁波在大数据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无论是在城市整体能级的提升还是百姓生活的便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数字化已经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特别是2021年我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以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宁波辨识度、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比如移动微法院、甬易办、新居民一件事等应用,为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而大数据又在其中发挥了技术统筹和数据赋能的作用,去年3月上线的宁波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为数字化改革各领域的推进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和支撑,大数据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发挥了精密智控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百姓的出行保驾护航。
如今,我们将迈入数字文明新时代,宁波的大数据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一是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有先发优势,但目前与国内的先进城市相比我们迈的步子还不够大,不够快。二是,我们数字化改革应用在提升群众企业获得感方面还有待于加强。三是,这次数字化改革政、企、校多方协同推进的良性局面尚未形成,更多的还是政府侧在发力。
最后,我想从人才、基础工作等3个方面谈谈关于加快宁波大数据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想法和思考。
【主持人蒋博】请戴局长用一段话对我们今天的节目以及2022年全市大数据工作作一展望。
【戴云】数字化改革大潮已经掀起,正开启新一轮的发展变革,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市大数据局将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要求和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姿态,坚决将使命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突出数字化引领、数字化撬动、数字化赋能,扬起“大数据”风帆,为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数字化改革先行市贡献“数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