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积极推广“浙农码”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象山县数据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25-07-21 17:54    
 

今年以来,象山县以数字政府2.0为抓手,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推动“浙农码”赋能、兴业、促富。截至目前,“浙农码”累计赋码量282.8万个,用码量1936.7万次,赋码用码总量居宁波首位、全省第二,成功入选全省“浙农码”赋能区域公用品牌试点县。

一是优化功能集成,实现“码上查”。整合种质种苗、种植管理、销售渠道等身份标识信息,一码融合建立农产品“数字档案”,推动“田间到餐桌”全链条闭环管理;归集与农户主体切身相关的惠农政策信息,一码集成构建“三农政策”直通车,提升群众惠农政策知晓率和应用率;聚合农业生产知识、操作培训等农事信息,一码汇集设立“网上服务超市”,实现生产技术一键可查、农事服务一呼即应。截至目前,“浙农码”已覆盖象山农林牧渔等4大类12个特色产业,汇集形成病虫害识别、品牌授权等8大类24项服务。

二是强化推广应用,实现“码上用”。将“浙农码”纳入农民培训课程,借助“山海万象”县级媒体力量宣介典型案例,以案助推引导主体主动领码用码,提升赋码用码成效;针对农户“浙农码”标签申领打印不便、使用成本偏高等问题,线上开发码上申请、码上缴费、异地打印、一站配送等便捷服务,形成标签申领“系统平台+产业联盟+第三方公司”运作模式,降低农户用码成本;强化品质监管,贯通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规定“浙农码”使用主体一年内出现2次以内监测不合格赋黄码、3次以上监测不合格赋红码并一年内限制使用“浙农码”;创新五星评分动态考核制,对用户评分连续5次1星的赋码主体,一年内限制使用“浙农码”等。截至目前,已开展评分考核2次,反馈良好。

三是深化赋能行动,实现“码上富”。推行“一苗一码”“一盒一码”“一果一码”,实现产品一码关联、质量一码管控,提升赋码产品附加值;创新开发“象农电子名片”,一码展示企业自主品牌,宣介象山优质农产品;创新打造“象农宣传窗口”,设置村庄节点、特色产业等4大板块,将旅游景点、民俗风情、节庆活动等图文视频信息归集一体,形成村社名片,集中展示象山乡村发展成效。截至目前,推动象山柑橘区域品牌价值达36.38亿元,打造象山柑橘、白鹅等产业名片12个,鲍记糕点、兰洋水产、元素蛋业等企业名片11个,全县355个行政村均已完成村社名片设计,累计阅读量5.7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12%,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