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奔涌处,甬城万象新。
当数字化浪潮重塑城市治理的基因图谱,宁波正以数据为笔,在之江大地上书写着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从社会治理的精准施策到产业升级的智慧赋能,从民生服务的暖心触达到城市运行的智慧跃迁,这座滨海之城将海量公共数据资源转化为城市治理的“智慧密钥”、经济发展的“数字引擎”和民生福祉的“幸福增量”。
社会治理,心中有“数”
当超500万流动人口在宁波安居乐业成为常态,宁波市“新居民”一件事应用平台功不可没——共享国家、省、市公共数据,覆盖教育、社保、医保、住房等领域,梳理流动人口标签,实现对宁波全市“新居民”的精准画像。
“新居民”数据库有了,如何实现服务一指通办?宁波首创统一的量化积分指标体系,实现市域通办;同时,融合多部门业务数据,按照“一件事”理念重构业务流程,实现了即时办、便利办、集成办。截至目前,宁波市累计发放电子居住证170万余张,新市民凭积分可享受入学、落户、贷款等便捷服务。
数据流动同样在基层治理中大放异彩。在余姚,“道德信用贷”将“道德”与“信贷”有机联姻,将无形的道德资本转化为有形的信贷资源:通过建立道德积分数据模型,整合“志愿者服务信息、个人信用信息”等18项公共数据与银行数据,挖掘公共数据的信用价值,为市民建立“道德画像”,让“德者有得”成为可感知的现实,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不仅如此,宁波市社会治理中心推动基层智治体系数智升级、宁波气象协同公共服务引擎组件助力气象服务融入城市治理……奔涌的数字浪潮下,数字红利为宁波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市民幸福感安全感注入了强劲动能。
产业升级,“数”说新篇
在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卡车穿梭于海铁联运专线,而支撑这场物流革命的,是“四港联动”云平台。
这个联动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的平台,通过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实现订舱操作效率提升一半,物流宝最新物流轨迹3分钟内可查且信息首次反馈准确率达95%,超1万家浙江省内企业接入这个数字生态圈……该平台通过物流数据交互共享,升级物流场景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浙江物流数字化改革。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扫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障碍?数据的价值迸发出惊人能量。
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平台,这个汇聚50多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信用数据的“金融大脑”,正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对民营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主体、农户等普惠群体信用信息服务和融资服务全覆盖。
不只物流领域与金融领域,数据同样破解了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难题。江北区“能效洞察者”平台融合电力数据与公共数据,为220家工业企业开出“数字药方”:通过能效诊断模型,企业平均用能成本下降,度电产值提升,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余万吨。
当数据成为工业节能的“指挥棒”,宁波工业企业正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创新提质。
美好生活,用心“数”造
盛夏的宁波,满城都飘散着酸甜诱人的气息。然而,不少市民心头也浮起一丝疑虑:如此鲜甜可口的杨梅,用药安全吗?品质可靠吗?
在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绿色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在电脑中打开杨梅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只见“宁波杨梅监管一张图”跃入眼帘。系统监测已覆盖全市500多户杨梅生产主体,它们的分布及杨梅检测详情、执法巡查情况等信息在平台上一览无余。
“你看这杨梅包装上有溯源码,手机扫二维码就能查到杨梅的生产过程。”前来逛杨梅市场的朱女士说,“杨梅品质安全了,我们买得放心,吃得也放心!”
在宁波,不止吃的放心。在医疗领域,“甬有智医”医疗AI服务场景也在不断释放医疗健康公共数据价值。这个基于医疗数据训练的大模型,已自研完成“智医”系列7大产品。截止目前,已完成10类疾病筛查模型开发并投入应用,累计完成超50万次专病主动筛查监测。
如今,“甬易办”、“优享智影”区域医学影像AI服务平台等满载“智慧因子”的智能应用、数字场景已全面渗透民众生活,智慧城市标签现已汇成宁波城市新印记。
从社会治理的精准施策,到数字经济的创新突破,再到民生服务的温暖触达,宁波正以提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目标,以推进公共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为主线,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进城市数智化转型和数字宁波高质量建设,在数字中国建设中书写更多“宁波故事”。